國際關係/中國評論
國際關係/中國評論
2023-11-01 當今大馬
崇尚强人政治习近平,很快从反腐运动和党政机构改革“定于一尊”,并透过设立新的领导小组来架空原属国务院总理负责的经济领域。在习李的第二任期中,李克强的权力甚至有被中央财经办公室主任兼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凌驾的迹象。李克强从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变成政策执行者,沦为建国以来“最弱势总理”,只能在习近平所划定的框架内推行政策。因此,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官方彰显的那么和谐,两人之间的矛盾是这十年来公开的秘密。Read More
2023-07-03 當今大馬
台海战争的影响离我们并不十分遥远。在全球贸易的时代,我们不应继续保持不会被战争波及的想法。我想,不仅是人民对地缘政治的认知需要加强,政府在外交上也要更加明确地说出我们的利益,并捍卫区域安全与稳定。
我认为,“中立政策”不能作为马来西亚不发声的借口,尤其是当这一可能发生的危机会损害到我们利益的时候。况且,对南海与台海稳定的关切,也并不会违背“一个中国”政策的精神。Read More
2023-04-15 關鍵評論網專欄
過去被貼上「親美」標籤的,安華在去年11月當上馬來西亞首相後,今年4月親自出席博鰲論壇、會見習近平與李強,還呼籲中國重振「一帶一路」倡議。有論者認為中方接待安華的規格,不比同時期來訪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這是因為中國基於馬哈迪時期兩國關係的反復不定,以及過去5年馬國政局的不穩定情況,因此還在觀望及適應安華的外交風格。Read More
2022-03-31 轉角國際專欄
雖然大多數東協國家都在聯合國「贊成」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但如果仔細閱讀東協各國發出的外交聲明卻能發現,除了新加坡之外,東協各國有意在措辭中保持中立,尤其避免提及俄羅斯。但中立背後究竟是東協一貫的「不干涉立場」,抑或東協對戰爭局勢出現分歧?不少觀察者都留意到,大多東協國家在烏克蘭局勢的表現相對冷淡,有的認為俄羅斯是東南亞最大的武器供應國、東協國家因此不願得罪;但也有分析認為不用過度誇大雙方的軍事合作,因為東協政治菁英對強人總統普丁——一位可以與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對抗的人——具一定好感。Read More
評論大馬政治
2022-12-08 轉角國際專欄
11月19日舉行的馬來西亞第十五屆全國大選並沒有選出一個贏得超過112個國會議席的多數政府,首次陷入「懸峙議會」的情況。經過幾天紛擾與猜測,最終在馬來西亞最高元首諭令要求各政黨聯盟黨魁組織「團結政府」之下,希盟得以跟多年的宿敵破鏡重圓,與國陣和砂盟(GPS)等東馬政黨組織聯合政府執政。 在選舉結束五天後,安華·伊布拉欣(Anwar Ibrahim)在吉隆坡國家王宮宣誓就任馬來西亞第十任首相。Read More
2022-11-17 轉角國際專欄
在這個時間點解散國會並非許多人所樂見,尤其是西馬半島每年11月至1月東北季風期間有發生大水災的風險,去年年底強降雨導致多地發生數十年一遇的大水災至今仍歷歷在目。據當地新聞報導,11月10日起有一些選區已經開始發生水患。不少民間組織和政黨曾呼籲政府應專注防災,最高元首甚至還在10月初耐人尋味地蒞臨國家水災預測及警報系統控制中心視察。Read More
2022-08-25 轉角國際專欄
2022年8月23日馬來西亞聯邦法院五名審訊法官一致裁決,宣布駁回前首相納吉(Najib Razak)針對SRC案的上訴、維持最高法庭對他的判決,即監禁12年及罰款2億1000萬令吉,即日起收押。這是馬來西亞建國以來第一位被判刑及入獄的前國家領袖。Read More
2020-02-25 關鍵評論網專欄
馬哈迪有可能在採取「以退為進」的觀望行動——名義上希盟政府已經垮臺,他名正言順地辭呈,實際上待鬥爭的雙方在最終都要爭取他再度任首相,因此辭掉首相一職的馬哈迪,似乎有更多的選擇籌碼。Read More
2018-05-12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马来西亚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尘埃落定,在各大国际媒体看好执政党国民阵线(以下简称“国阵”)会连任的情况下飞出“黑天鹅”,反对党阵营希望联盟(以下简称“希盟”)最终以113个国会议席(若加上合作政党的议席共有121)以微弱优势胜选。马来西亚在独立61年后第一次发生政党轮替。马来西亚政治能够成功“变天”,在今天看来很大原因在于希盟内部共同推举了92岁高龄、曾经担任第4任总理的马哈蒂尔作为政党轮替后的“过渡”总理人选。为什么他会成为在野党联盟选择的最佳过渡总理人选?笔者认为这是希盟高层综合几方面因素考量的决定。Read More
2018-05-08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马来西亚即将在5月9日迎来第十四届全国大选,近1500万合格选民将选举出新一届政府。不少民调(包括默迪卡民调中心)和媒体(包括路透社、彭博社)都预测国民阵线(执政党,由巫统、马华、国大党、民政、土保党、人联党组成,以下简称“国阵”)依然会继续执政。尽管执政党确实有一些优势,在野党联盟则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这届大选仍然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值得我们观察。Read More
其他評論
2023-03-16 關鍵評論網專欄
當馬來西亞華人到台灣或中國留學時,台灣人或中國人對馬來西亞華人之所以選擇來大中華地區升學的認知,可能會覺是因為受到母國政府的壓迫和不公對待,這可能因為有不少獨中生背景的留學生有關。 事實上,獨中生並非馬來西亞華人的多數,對於是否該承認統考,許多人也有截然不同的想法。 就在今年2月,馬來西亞教育部長法迪娜在國會下議院回應時指「政府目前不認為承認統考文憑是優先事項」,且「政府無義務撥款獨中」,使獨中與統考議題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Read More
2022-01-20 轉角國際專欄
2021年12月16日起,「熱帶性低氣壓29W」過境帶來大量的水氣,導致馬來西亞許多地方錄得異常的降雨量,多條河流的水位超過危險水平。最終,一連幾天的滂沱大雨造成不少地方從18日凌晨開始發生水災。截至2022年1月5日,這場水災已經造成54人喪命,2人失蹤,這也是自2014年「東海岸大水災」導致21人死亡以來的最高死亡紀錄。Read More
2021-11-22 關鍵評論網專欄
黃明志之所以被人認為他的宣洩僅僅是在炒作,是因為他的反叛沒有一套思想和價值觀。不過,自從他開始接觸香港相關議題之後,已逐漸出現一套對自由及捍衛自由價值清晰的想法,但能否上升至創造一種精神追求,提升他在流行音樂界的地位,仍有待觀察。Read More
2021-06-29 關鍵評論網專欄
在馬來西亞人手必備的疫情追蹤應用程式MySejahtera(平安大馬),儘管是功能齊全的app,但官方卻無法有效運用資源,因此在疫調上始終不盡人意。Read More
2021-05-21 關鍵評論網專欄
防疫是長期抗戰,要做好傳統生活模式將會被打亂的準備,警戒可能會因為疫情高居不下而被迫多次延長。以馬來西亞的例子來看,控制住的疫情也有機會反撲,直到全面施打疫苗免疫之前我們都不應該掉以輕心。Read More
2020-10-27 關鍵評論網專欄
在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若欲理性地對華文本土性的認識及對多元體系的探索,很容易被抨擊為親中或反中。因此對華文規範的討論容易淪為群體認同與意識形態的戰場,難以就事論事。Read More
2018-04-26 中國報
直到今天,社會上很多華教界的宣教者,仍然以簡單、片面、過去的民族主義視角,向聽眾灌輸華文教育的偉大或母語教育的重要。最近筆者聽了一場關于華教出路的講座,產生了一點疑惑和思考。Read More